我国著名鱼雷专家叶祖荫、杨永玮夫妇 主要事迹

访问量:573

叶祖荫,男,1922年10月出生于福建建瓯,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,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江苏省第五、六届政协委员,我国著名鱼雷专家,在研究动力装置的减振降噪方面有很深的造诣,曾多次获得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一、二、三等奖。

杨永玮,女,1931年1月出生于上海青浦县,大学文化,党外知识分子。2018年3月5日,杨永玮老人因病去世,根据她的生前遗愿,将遗体无偿捐献给了医学教育研究事业,完成了老人最后一个心愿。

老教授资助数十贫困学生 临终仍忘不了他资助的孩子

10多年了,老教授叶祖荫究竟资助过多少孩子至今已无从记起,而在老人的家中,200元、600元、800元……这样的汇款单和捐赠证书却有一大堆。2009年,89岁的叶祖荫教授因病去世,临终前老人仍忘不了他资助的贫困孩子。

  叶祖荫是江苏科技大学的退休教授,194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,1949年5月当上教师,一干就是30多年,他参与的重大国防科研项目,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,是我国著名的鱼雷专家。1987年当他从教授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,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:虽不能在教学科研一线上作贡献,但还要发挥余热。有一次,叶老听说学校几个大学生正在为希望工程筹钱,全班共同结对资助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读书。叶老向学生打听了资助的渠道,回到家就与老伴商量。老伴杨永玮也是位教师,还是离休干部,听了叶老的话积极支持,他俩决定每年资助2个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读书。

从1994年5月叶祖荫第一次将600元钱汇到“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”开始,以后又陆续资助了贵州、青海、广西、河南、新疆等地的贫困学生。国家开展在“绿城国际希望工程园”捐助种植樱桃树的活动,叶老夫妇当即捐助2棵。叶老希望以后这些树长大成材了,用收益资助更多失学儿童。每年春节前,叶老除了给每位受资助的学生寄压岁钱外,还分别给孩子们写信。信中勉励他们好好学习,有困难就找他。这些年间,叶老资助了数十名贫困学生,花了多少钱并没有一个完整记录。重病的叶老在住院时还念念不忘那些贫困学生。叶老曾表示,他捐资助学并不图回报,只愿他们学业进步,身体健康。据他的爱人杨永玮回忆,叶老生前表示不仅要资助他们读书,更要用书信激励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奋斗。叶老曾说:“明天的太阳要靠众手托起,我一个人能力虽有限,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。”

离休干部杨永玮无偿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

2017年,江苏科技大学88岁离休干部杨永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走完了她的一生,根据老人的生前遗愿,家人通过镇江市红十字会,将遗体无偿捐献给了医学教育研究事业,完成了老人最后一个心愿。没有追悼会,也没有告别仪式,杨永玮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。

自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杨永玮的成长开始历经磨难与挫折,多次往返于四川与上海之间,求学生涯时断时续,生活颠沛流离,但她的思想也在战火中得到一次次洗礼。1946年6月在上海松江女中(高中)组织了学生运动,反对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屠杀。1949年6月参加上海人民团体沪中区宣传队开始革命工作。

  杨永玮老人只要认为是正确的、可行的,她一定会坚持做到底,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、默默坚守去做好,用女人特有的耐心和韧性坚持着,不轻言放弃。她平时常说:“我不是共产党党员,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,谈不上无私奉献,但我一样坚持做人的底线、恪守职业道德,尽心尽职完成本职工作”。自1978年8月到江科大工作以来,她一直默默无闻工作在教学第一线,始终立足三尺讲台,坚守着“为人师表,教书育人”的信条。她的同事邵锡华老人说,她为了求得化学实验数据的正确,将一个实验反复做了3次,直到实验数据可靠为止,那天她却忘记了吃晚饭。她丈夫叶祖荫老师的好友董金成老人说:“她是一个好女人、好老师,她曾无私捐款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七八年,从没对外人说过,也不让亲朋好友对别人说。”

杨永玮老人心地善良、开明健谈,离休后经常和童文乞、邓林贡、董金成、张厉、孙培林等离退休老同志相聚交流谈心,其中谈到百年后事时,她很开明淡定地表达:去世后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教育研究机构。与她同年出生的童文乞老人有些想不通,就问她为什么?她很坦然地说:“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我都干了一辈子的教育事业,就为科教事业做最后一点贡献吧”。董金成老人问她:听说你老伴身边坟地都给你留好了,你不准备和他合葬吗?她笑笑说:“现在提倡文明殡葬,移风易俗,这样既省大家的事又不占用土地,他不会怪我的”。

当杨永玮老师生前正式办理捐献遗体的有关手续时,弟弟杨永绥第一个反对。但老人一颗坚定的心,坚持要捐献,她对弟弟说:“兄弟姐妹都老了,小辈们工作忙压力大,不同的城市相距又远,我不想去世后再麻烦大家。”弟弟拗不过,只能听姐姐的,万般不舍中签字同意。当儿子叶心和听说母亲要捐献遗体,心中无比难过,无法理解地对母亲说:“妈,是儿子不孝顺您吗?您这样做,别人会怎么看我们,让我今后怎么做人?”杨永玮老人仿佛早就知道儿子的顾虑,她平心静气地对儿子说:“这不是妈一时冲动,三年前我就把遗嘱写好啦,一切都写得明明白白,谁也不会怪你怨你的。你们对妈的孝顺,妈知足啦。你爸在九泉之下,也会支持我的。”面对这样一位明理而善良的母亲,做子女的还能说什么呢!

杨永玮老人悄悄地走了,她无偿捐献遗体于医疗教育研究事业,也让自己的生命在奉献中延续。